疏桐上蝉
村干部变戏法套钱是谁给搭的戏台?
杂文  2016年11月04日  阅读:765

查实问题线索43.2万条,涉及违规资金6.02亿元;全省共查出不符合政策规定领取补助的人数人,涉及党员干部人……今年4月至8月,湖北省纪委组织全省运用大数据对2014年至2015年退耕还林、农村低保、农村危房改造等8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查处了一批虚报冒领问题。(11月2日《经济参考报》)

随着中央对“三农”越发重视,各项惠民政策相继出台,本来对于广大的农村老百姓来说,是莫大的福利。但不少地方在反腐肃纪和媒体的跟踪调查中发现,一些惠民政策在落实过程中走了样、变了质,本是群众的福利却最后到了“苍蝇”“蚊贪”的口袋里,惠民资金缘何成了“唐僧肉”?

本是属于群众的惠民资金又是如何莫名其妙的流失并到了一些村干部的口袋的?基层的事,很大程度上要靠基层的监管、基层干部的政治自觉和村民的监督。但现实中,这几样都难以实现理想的状态。首先是一些基层干部的政治自觉性不敢恭维,其次不少地方村民的监督意识根本没有培养起来,最关键的是基层的监管机制因为操作上的难度、力量上的不足、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很难发挥效力。调查中发现,一些村干部结成利益同盟,达成“捞钱共识”,合伙伪造、篡改资料,虚报、申领补助资金,将长期外出无法联系人员、已故人员或本人家庭成员名义上演“无中生有”的套取骗取国家补助的戏法,无不让纪检干部瞠目结舌。

可以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结成“捞钱共识”,上演套钱戏法,俨然是目无法纪,视当地纪委和群众利益为无物,缘何就没有群众站出来举报?缘何村委会的监督机制没有产生监督制约的作用?缘何当地纪委没有及时察觉并采取制止、查办等手段?纵然还有一千个为什么,都是事后诸葛亮。预防腐败和不正之风,关键是在事前的预防监督上,一旦等到腐败萌牙形成气候蔓延到一定范围,即使立即采取严厉举报惩治,其负面的影响已经造成,对党的肌体的伤害已不可避免,由兹造成的国家资金和人民利益的损失也难全部挽回。

村干部变戏法套钱是谁给搭的戏台?光天化日之下,头上悬着三尺法纪利剑,也敢吞食贪占群众的合法利益,党性何在?政治底线何在?虽然一些村干部套钱的戏法破绽百出,但没有受到及时的制止,也没有敢站出来揭穿这些骗人的伎俩,无疑更让人担忧。究竟是谁在纵容这些村干部肆无忌惮的骗取惠民资金?又是谁在一唱一和,给村干部变戏法套钱搭戏台子?单单靠一小撮村干部伪造申报材料就能骗取国家补助资金?难道相关的审核、审计、监督人员都是木偶、白痴不成? 不管谁唱红脸,谁唱拍脸,最后受害的还是群众。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监督机制是健全的,相关的审核、审查、审计机制是正常运转的,即使一小撮“苍蝇”再如何猖獗,也怕是套取不到一分一厘的国家补助?这绝非只是个别基层干部党性不修、群众利益观缺失、法纪意识薄弱、见钱眼开、见利忘义、政治素养太差、严重的失职渎职的问题,而是惠民资金在下拔、审核、审计、入账、公示、使用等诸多环节不公开、不透明,形成了可以滋生腐败的模糊地带,而事后的惩治又形式大于内容,无法杀一儆百、产生“不敢”、制止的廉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