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桐上蝉
人才项目第三方评估需巧用大数据+
杂文  2016年11月10日  阅读:710

11月4日11点,绵阳市游仙孵化中心里,该孵化中心负责人熊杨认真填写了一份共有18个问题的调查问卷。2015年该孵化中心接受了一笔1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助,问卷关注的是:受资助后,孵化器的成长和带动孵化效果如何?(11月7日《四川日报》)

绵阳是国内外知名的科技城,被称为中国版本的西部硅谷。如今,随着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绵阳科学创新大支持持续加大,出台各项激励性政策和资金扶持项目吸引了大量海内外科技精英和创业团队入驻,为绵阳科技创新创业激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蓬勃生机。一个个人才项目迅速落地、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撬动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带动着新动能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爆发,为绵阳的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科技和创新的巨大活力。

如何客观的、精准的评估人才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成效?绵阳启动第三方评估机制,旨在对人才项目的效果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为下一步的政策完善找到明确的方向。事实上,第三方评估机制早不是创新,但这个机制怎么用、如何更精准、全面、客观的反映所评估对象则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绵阳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本着对人才项目成效实现最大化最理想状态的严谨作风和严苛原则,在第三方评估机制内容到指标的设定上都务必求细求实。在评估调查问卷的问题方面,着重关注人才项目的成长性和效果;经过在全市各个人才项目平台“试验”性检验,广泛征求各方专家、相关部门特别是受资助者意见、建议,不断修改和完善评估机制量化指标、调查问卷内容,使得问卷设计到各个细节各个方面,更趋全面、实际、精准、明确、细化和可操作性,能更全面、精准的反映人才项目带动产业销售、扶持企业成长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和动态变化,有利于下一步政策作及时、科学调整。

人才项目第三方评估需巧用大数据+。第三方评估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人才项目的实际效果和后续成长“问诊”、“把关”、“体检”。由此,需要体现出第三方评估机制的全面、及时、精准、细化和动态性,为市委市政府的人才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完善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调查问卷的难点就在于调查的有效覆盖率、回收率及最后的统计,为了确保调查和结论的客观准确,绵阳将调查问卷发给全部人才项目,在回收问卷后再进行不低于40%的现场回访。然而,即使如此,最终得出的结论对实际情况全面性、精准性的体现仍值得怀疑。其实,在笔者看来,不防巧用大数据+,一方面继续对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完善、细化,以更加贴近实际;另一方面把细化的量化指标纳入大数据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实现数值精准化在理论上的最大化,而且随着对各项评估指标数据的及时、精准的动态监测,得出的结论也必将更加精准、全面、细化。